
上點眾小說APP
體驗流暢閱讀
第四百一十章 屠龍術(shù)的閹割版2
皇帝陛下、三皇子等人均非蠢人,李咎闡述完他的思路后,他們順著李咎的邏輯一想,就懂了個八九不離十。
......至少把李咎有意交代的部分淺顯地懂了個八九不離十。
等他們理解了這一層最根本的原因,李咎才重新回到“學閥”“稅賦”“派系”“黨爭”等問題上來。
“在臣的理解中,以上種種都是依附土地的生產(chǎn)關(guān)系和依附工廠、機械、工人的生產(chǎn)關(guān)系之間的矛盾。學閥是為了壟斷科舉做官的權(quán)威,要想跳出自己的階層進入官僚體系,就必須和一派學閥達成一致,互相利用,從而形成一呼百應的效果。從這個角度去看,派系、黨爭均是同理。稅賦則更為致命。陛下,一個群體掌握了制定稅賦的能力,他就一定會維護自己這個群體的利益從而讓稅賦更加有利于自己。陛下細想,為何每個朝代滅亡時都有相同的情況:國庫空虛無力養(yǎng)兵,紙面上好看的朝廷精兵充斥著大量空餉吸血軍費糧草;人數(shù)眾多的百姓極端貧困,食不果腹,衣不蔽體,民不聊生。那么,錢在哪兒?錢去了哪兒?大雍有耕地四萬萬畝不止,除去荒山再算上林、草等半農(nóng)業(yè)用地,不下九萬萬畝之數(shù),如此每年產(chǎn)出糧食換算成精米也必在八百萬萬石之多,還有產(chǎn)出布帛、薪炭不計其數(shù)。而天下子民饑寒,一日口糧不足半斤,大雍人口數(shù)量剛足六千萬,前朝頂峰時不過萬萬許,一年食糧不超過百萬萬石。每年多余的糧食,去了哪里?陛下,大雍立國后,國庫充盈,隨太/////祖闖蕩天下的功臣均有巨富之賞,開國宋國公府賬簿現(xiàn)實其一家奴仆二千人......這些錢、糧、地、人,是從哪來的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