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上點眾小說APP
體驗流暢閱讀
第12章
“陳游繳,流民......怎么個招募法兒?”
眾人對視一眼,齊齊問向陳故。
陳故便道:
“前些日子進城,見城外流民不少,但朝廷的賑濟不足,就那么一點的糧食,熬成粥喝上一碗,勉強能吊住命罷了。
這些流民也是大漢子民,若是我們想個辦法把他們招募過來,甚至安排到鄉(xiāng)里之間,重新定下戶口,分發(fā)土地,令其種植謀生,這樣一來,我們不但有了防守力量,還能填補人員流失的空洞!”
“陳游繳......此言大善!”
鄉(xiāng)老之一當(dāng)先點頭認可。
“法子是挺好,可這招募流民需要用的錢糧可不少?。 ?/p>
“錢糧用度還是其次,主要是流民身份如何確定?怎么移籍落戶?”
眾人有附和的,有擔(dān)憂的,不一而足。
陳故心中咯噔一下,不由升起一絲擔(dān)心。
來到這個世界最怕的其實就是“追根溯源”了。
漢承秦制,戶籍制度逐漸更加完善,對于申報戶口、遷徙戶口等都有明確的規(guī)定,對于無故離開本身轄地的人也會有相應(yīng)的處罰。
如果真追究起來,陳故的戶籍登記資料可都是一片空白啊,到時候自己怎么解釋?!
“呵呵,鄉(xiāng)老言之有理,但此一時彼一時??!”
李嗇夫苦笑道,
“若是以前天下太平的時候,先不說有沒有這么多的流民,就是有,也能給原戶籍行文問個清楚。若是藏有什么匪類惡徒,也能審個明白......
現(xiàn)在么,自從鬧黃巾開始,青州大大小小的郡縣,各個鄉(xiāng)里,那還有全乎的?據(jù)說北海、東萊等地,全鄉(xiāng)都從了黃巾的也大有所在!幾十上百萬的人成為‘無名數(shù)’的流民,戶籍文簿早就散失亡佚了,哪里能對照的出來?!
就拿目前廣縣城外的幾千流民來說,天南海北哪里都有,如今道路不通,怎么確認其事?”
李廷嘆了口氣,
“還不是走到哪里算哪里之民......”
眾人一陣默然,陳故心中一塊大石卻落下地來。
“可這流民,我們怎么招啊,什么名義?怎么安排......”
“......這倒是,無故招收這么多流民,別被打上叛亂造反的印子才好......”
眾人七嘴八舌說道。
李廷皺眉聽著,等眾人漸漸收聲之后,便對陳故道:
“陳游繳,既然你提議招收流民,可有解決辦法嘛?”
陳故剛才也聽得明白,因此此時心中也有定案,再加上終于不必擔(dān)心有人再查自己出身了,心中放松下來,人也大膽了許多:
“說來說去,一個是名義問題,一個是錢糧用度問題。
名義么,我等可以請蔡明庭決斷。蔡明庭有安境保民的職責(zé),也有征稅收賦的權(quán)利,況且本縣戶籍人口流散入了兗州的不知有多少,難道還能去找曹兗州去要人口么?!”
“陳游繳所言極是!”
李廷大喜道。
陳故一笑,隨即又道:
“既然有曹兗州舊事在前,我等循例而行也不算逾制。依我的意思,城外暫時流民只有兩三千,這些人口我們鄉(xiāng)里都收了也未嘗不可,只消縣里撥發(fā)些錢糧物資能讓這些人過上數(shù)月就好?!?/p>
“只怕縣里也拿不出這么多物資吧......”
“縣里也沒錢糧么,便借貸!”
陳故瞇著眼,看向李廷:
“李嗇夫宗族里錢糧不缺,在座諸位都是如此。假若由諸位家族借出錢糧來,秋收之后還上糧食,繳納些利息......
到時候流民得以存活,縣里也有嘉獎,族中落得個實惠,各位治下也終于有人可治了......
數(shù)全齊美,何樂而不為?”
李廷鼓掌大笑:
“陳游繳不愧是讀過書的士子,頭腦就是好用!某這就與族中商量一番,再把這個方法報給蔡明庭,此事若成,陳游繳有大恩德于這些流民??!”
陳故搖頭輕嘆:
“如果因此能多活些人,也算為大漢續(xù)一口氣吧。至于恩德,參與此事的人都有功德,某不敢居功?!?/p>
眾人定下方法來,便各自活動開了,各自回宗族匯報,又彼此溝通商議出資幾何、利息多少,各方面幾乎都敲定了,才派人與蔡明庭稟報。
他們并不怕蔡朗這個縣令不同意,事實上這個事對蔡朗來說正是一條政績,他甚至還得感謝鄉(xiāng)紳豪富們愿意幫助他完成這條政績。
事實上也是如此,蔡朗宴請了廣縣各大豪族,感謝他們?yōu)閺V縣的安穩(wěn)乃至青州、大漢的安穩(wěn)做出的貢獻,而后愿意替他們族中子弟向國相推薦。
等到具體施行辦法傳達到鄉(xiāng)里之時,已經(jīng)到了開春耕的時候了。
水東鄉(xiāng)作為提議之人,分到了六百多人口。
雖然多有老弱,但總歸是人多了不是?!
而后世家豪族的支援也就到位了,種子,農(nóng)具,一切春耕需要的東西都迅速送到田間地頭。
而這些流民,此時也都感激涕零。
不到萬不得已,老百姓怎么愿意背井離鄉(xiāng)?既然已經(jīng)成為流民,多半都是在原籍沒辦法活下去了,如今有個好官愿意收留他們,還借給種子農(nóng)具,最起碼的,餓不死了。
能活命誰愿意去死?尤其對于這些連黃巾都不收的人們來說。
水東里得到了五十八戶二百多人口。
雖然離“百戶為里”還有些差距,但這樣的結(jié)果已經(jīng)算是很好的情況了。
由于原來里長也隨了黃巾而去后,一直也未重新選任新里長,但如今戶口多了,便要重新選出新的里長來了。
最終,經(jīng)水東里原住民一致推薦,陳故被任命為水東里新的里長。
而流民的落戶工作開展下來,陳故也趁機把自家的戶籍確定在水東里,從現(xiàn)在開始,終于徹底不用擔(dān)心戶籍的問題了。
組織人手將原有的破敗的房子翻修一下分給新來的“村民”,又請嚴老丈、老胡叔合作打造了好幾架曲轅犁,之后便開始了繁忙的春耕。
當(dāng)然,間歇下來還要給“新村民”登記造冊,并且挑選鄉(xiāng)勇組織訓(xùn)練,所以,陳故幾乎是要忙的腳不沾地一般。
這也讓嚴老丈很是擔(dān)憂。
要知道新來的這些“鄰里”中可不乏年歲不大的寡婦,作為吃過見過的主兒,那一個個盯著陳故的小眼神兒可熱的很,要不是實在抓不住他,估計她們都有用強的心!
“呸!不嫌害臊!”
嚴老丈暗自鄙夷,但心里著實警鈴大作,
“咳,得早日把婚事定下來才是正理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