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上點眾小說APP
體驗流暢閱讀
第4章
鄭昊提前半小時到了廠區(qū),這是他們那個年代的習慣,工人總是有著源源不斷干勁。
昨天晚上和周煜的談判很順利,今天下午就要去廠長辦公室正式辦理交換手續(xù)。
想到即將到手的東方紅項目推薦資格,鄭昊心情不錯。
"小鄭,來得挺早啊。"
王師傅的聲音從身后傳來。
鄭昊轉(zhuǎn)身。王建國,五十多歲,七級鉗工,在廠里干了二十多年。前世的鄭昊跟他學過不少東西,但那時候自己心思不在技術(shù)上,總覺得師傅保守。
現(xiàn)在想來,真是浪費了好機會。
"王師傅早。"
王建國看了他一眼,目光帶著審視。
"聽說你這幾天表現(xiàn)不錯,昨天還幫梁副廠長解決了零件的麻煩?"
"是的,師傅。"
"技術(shù)進步很快啊。"王建國停下腳步,"不過我聽說,你想申請去東方紅項目?"
鄭昊點點頭:"是有這個想法。"
"為什么?"王建國認真地問,"在廠里好好干,一樣能出成績。你現(xiàn)在才四級技工,基礎還不夠扎實,跑那么遠去做什么?"
鄭昊沉思了一下。
不能說自己重生了,知道那個項目的重要性。但可以換個角度。
"師傅,我覺得年輕人應該多見見世面,學學先進技術(shù)。"鄭昊說道,"東方紅項目代表著咱們國家最高的技術(shù)水平,我想去學習學習。"
王建國眼中閃過一絲意外。
隨后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。
"有這個心思是好事。不過,你現(xiàn)在的基本功怎么樣?"
"師傅,我想跟您好好學技術(shù)。"
"哦?"王建國饒有興趣地看著他,"以前讓你學,你總是心不在焉的?,F(xiàn)在怎么想通了?"
鄭昊苦笑。
前世的自己確實如此,總覺得當工人沒出息,一心想著投機鉆營。直到后來吃了大虧,才明白技術(shù)才是立身之本。
"師傅,我以前想法不成熟?,F(xiàn)在明白了,技術(shù)才是真正的本事。即使去了東方紅項目,沒有扎實的基本功也跟不上。"
王建國仔細端詳著鄭昊。
似乎要從他臉上看出什么來。
過了一會兒,他開口:
"行,既然你想學,我就給你個機會。丑話說在前頭,我教徒弟有規(guī)矩,不能半途而廢。"
"師傅您說。"
"第一,要有恒心。技術(shù)這東西不是一朝一夕能學會的,需要日積月累。第二,要謙虛。不懂就問,不要不懂裝懂。第三,要勤奮。除了上班時間,下班后也要多練習,多琢磨。"
"師傅,我都能做到。"
鄭昊毫不猶豫地答應。
王建國點點頭,走向自己的工作臺。
"那好,現(xiàn)在就給你第一個考驗。"
他從工具箱里拿出一個零件。軸承座,表面看起來已經(jīng)加工完成。
"這個零件的尺寸精度要求較高,公差±0.05毫米。你先用游標卡尺測量一下各個尺寸,然后告訴我哪里需要修正。"
鄭昊接過零件和游標卡尺。
這個任務看似簡單,實際很考驗基本功。游標卡尺的使用雖然不難,但要做到精確測量,需要相當?shù)氖炀毘潭群图毿摹?/p>
前世的鄭昊在這方面吃過不少虧。因為測量不準確導致廢品率高,經(jīng)常被批評。
但重生后的他有了那些年的經(jīng)驗積累。
他仔細檢查了游標卡尺的零點,確保沒有誤差,然后開始逐一測量零件的各個尺寸。
外徑、內(nèi)徑、長度、槽寬......
每一個數(shù)據(jù)都要反復測量三次,確保準確。
王建國在一旁靜靜觀察。
注意到鄭昊的操作手法比以前規(guī)范了很多,測量時也更加仔細認真。
十分鐘后,鄭昊完成了測量。
"師傅,我測量完了。"鄭昊遞上記錄紙,"外徑偏大0.03毫米,內(nèi)徑符合要求,這里的槽寬偏大0.02毫米。"
王建國接過記錄紙,又親自測量了一遍進行驗證。
結(jié)果完全一致。
"不錯,測量得很準確。"王建國滿意地點頭,"那你說說,這些超差的地方應該怎么處理?"
這正是考驗的關(guān)鍵部分。
不僅要能發(fā)現(xiàn)問題,還要知道如何解決問題。
鄭昊思考了一下:
"外徑偏大,需要重新車削,但由于余量很小,只能用精車的方式,進刀量要控制在0.02毫米以內(nèi)。"
王建國聽完,眼中露出贊許的神色。
"分析得很到位??磥砟氵@段時間確實下功夫思考了。"
其實鄭昊說的這些,都是前世積累的經(jīng)驗。那時候他犯過很多錯誤,也見過很多處理方法?,F(xiàn)在重新來過,這些經(jīng)驗就成了他的優(yōu)勢。
"不過,"王建國話鋒一轉(zhuǎn),"理論知識有了,實際操作還得看真功夫。今天下午你不是要去辦事嗎?明天我安排一個實際的加工任務給你。"
"師傅,我一定好好做。"
這時候,其他工友陸續(xù)到了車間。
看到鄭昊和王師傅在一起,有人過來打趣:
"老王,你這是要收鄭昊當徒弟啊?"
"怎么?有意見?"王建國反問道。
"沒意見,沒意見。"那人笑著擺手,"不過鄭昊啊,聽說你要申請去東方紅項目,是真的嗎?"
鄭昊心里一動。
看來消息傳得很快,估計梁副廠長已經(jīng)開始打聽了。
"有這個想法,不過還沒定。"
鄭昊保持謙虛。
"那可是國家重點項目,能去的話是大好事?。?quot;
"是啊,咱們廠能出這樣的人才,也是光榮。"
工友們議論紛紛,聲音有些復雜。
"東方紅項目?就憑他一個四級技工?"有人小聲嘀咕。
"人家好歹幫廠里解決了大麻煩,有點本事的。"
"本事?我看是運氣好罷了。"劉大壯撇撇嘴,"真以為自己是技術(shù)專家了?東方紅項目那是什么地方,全國頂尖的技術(shù)人才才能去,他一個小年輕..."
"就是,我干了十幾年都還是五級技工,他憑什么?"另一個工人附和道。
也有支持的聲音:"小鄭這孩子踏實,說不定真能成。"
"踏實有什么用?技術(shù)不行還不是白搭。"劉大壯顯然不服氣,"走著瞧吧,到時候灰溜溜回來別怪我們沒提醒。"
上午的工作開始了,車間里機器轟鳴聲響起。
鄭昊按照安排,繼續(xù)做著自己的本職工作。
但心里已經(jīng)開始期待下午的交換。
他知道,這是自己新生活的真正開始。
中午休息時,鄭昊沒有和其他工友一起聊天。
而是找了個安靜的角落,開始回想前世學過的各種加工技術(shù)。
那些曾經(jīng)覺得枯燥無味的知識,現(xiàn)在在他眼中都變成了寶貴的財富。
他要抓住這次重生的機會。
不僅要避免前世的錯誤,更要在技術(shù)道路上走得更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