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上點眾小說APP
體驗流暢閱讀
第2章
林濤50年代出生在上海的書香門第,祖父開始是上海某一所大學(xué)的校長,父親是大學(xué)教授,他們都畢業(yè)于上海名牌大學(xué)的中文系,在大學(xué)都教中國語言文學(xué)專業(yè),母親是中學(xué)教師,畢業(yè)于某師范大學(xué)外語系,在中學(xué)教英語。
林濤的叔叔、姑母、舅舅等都是大學(xué)教師。在家庭氛圍的熏陶下,林濤從小就喜歡文學(xué),祖父、父親也很早就讓他接觸了中國的古典文學(xué),所以林濤還在孩提時代就打下了深厚的古文底子,有很好的文學(xué)功底。這為他進學(xué)校后的文化學(xué)習(xí)打下了扎實的基礎(chǔ),一直到林濤踏上工作崗位,這些文學(xué)知識對他都有莫大的幫助。
林濤至今還很清楚地記得祖父給他講解《孫子兵法》,并要求他能背其誦中一些章節(jié)的情景。祖父對他說《孫子兵法》中蘊涵著很深的哲學(xué)原理,它對生活、工作、學(xué)習(xí)中的許多事都有極大的幫助,你要好好學(xué)習(xí),好好領(lǐng)悟。
當(dāng)時林濤還小,對祖父的話是一知半解,但他天資聰穎,對《孫子兵法》中的含義基本上能理解夠八九不離十,隨著年齡的增長,他對《孫子兵法》含義的領(lǐng)悟就更加深入透徹了。有些研究《孫子兵法》的專家和他交談,也自嘆不如。
林濤很欣賞孫子有關(guān)“水”的論述。他至今還能朗朗上口地背誦孫子在《虛實篇》中的至理名言“夫兵形像水,水之形,避高而趨下;兵之形,避實而擊虛。水因地而制流,兵因敵而制勝。故兵無常勢,水無常形;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,謂之神?!?/p>
林濤能把孫子有關(guān)水的哲理,靈活地運用到現(xiàn)實生活中去。他做任何事都會因情而變,就像水因形而變一樣,所以料事、處事往往能處于不敗的勝境,使許多人非常佩服。
在林濤12歲那年。一天,他拿著祖父的一塊懷表,在去新華書店的路上,邊走邊在手中摩玩不已。
據(jù)說,這塊懷表是清朝慈禧期間,英國領(lǐng)事館送給慈禧六十歲的生日賀禮,非常珍貴。后來流傳至民間,由林濤的曾祖父收藏。多少年過去了,這塊懷表依然閃閃發(fā)光,走時很準(zhǔn)。
當(dāng)時有人曾出八萬塊大洋,要收購這塊懷表,曾祖父堅決不肯。祖父也十分喜歡這塊懷表,不允許任何人碰它。唯有林濤,家里人視他為掌上明珠,祖父也由著他玩弄這塊珍貴的手表。
三個十六、七歲的青年看到了林濤手中的懷表,頓時起了歹意,妄想占為己有。
等到林濤走到僻靜之處。三人走到林濤面前,和顏悅色地對林濤說:“小兄弟,你的懷表能借我們玩玩?過幾天,我們還你?!?/p>
林濤疑惑地對他們說:“我又不認(rèn)識你們,不能借你們玩的。我祖父非常喜歡這塊懷表,什么人也不給玩的?!?/p>
三人馬上露出了兇相:“小赤佬,不要敬酒不吃吃罰酒。今天給也得給,不給也得給。還是乖乖地給我們吧,省得我們動手?!闭f著,三人已經(jīng)把林濤圍了起來。
林濤一看到三人人高馬大,雖然他不懼怕他們,但要一個人戰(zhàn)勝他們?nèi)齻€,他也沒有必勝的把握。林濤眉頭一皺,計上心來。
他身體微微顫抖,佯作害怕地對他們說:“我最佩服的是英雄,你們?nèi)齻€人哪個最厲害,最后又能打贏我的,我就把懷表給他?!?/p>
三個人你看我,我看你,誰也不愿意放棄那塊懷表。林濤看他們決斷不了,就說:“你們都不是英雄,那我就走了?!闭f著,就要離開。
三人中最為高大的那個對另外兩個人說:“你們不是我的對手,還是把那懷表讓給我吧?“
那倆人聽了感到好沒有面子,又舍不得那塊懷表,其中一人就很不服氣地對那高大者說:“不見得吧。還是讓我們比劃比劃再說吧。”
高大者聽了非常生氣,也不答話,揮拳就朝那說話的臉上打去。說話者猝不及防,臉上挨了一拳。他怒氣沖天,也揮拳向高大者打去。倆人你來我往,打得鞋也掉了,臉也腫了,鼻子還在淌血。最后那不服氣的畢竟耐力沒有高大者足,力氣也沒有高大者大,敗下陣來。
高大者盡管艱苦地贏了戰(zhàn)斗,但也已經(jīng)是精疲力竭,無心戀戰(zhàn)。第三者見狀,認(rèn)為是穩(wěn)操勝券,也不說話,上來和高大者較量。倆人的交戰(zhàn)更為慘烈,直打得天昏地暗,辨不清了東西南北,渾身是血。最后還是高大者獲勝,但他已經(jīng)是站立不穩(wěn)了,第三者也沒有了力氣,一屁股坐在地上直喘氣,久久能起立。
林濤也不逃走,站在邊上看著他們。
等到他們打完了。林濤走到高大者面前,對他說:“我們還要比試一下嗎?”
高大者連連搖手對林濤說:“我們不要那懷表了,你走吧。”
這件事,林濤沒有敢跟家里人說起。
和《孫子兵法》一樣,年紀(jì)小小的林濤對《四書五經(jīng)》、《諸子百家》的許多文章都能爛記于心,唐詩三百首其中的大部分他都能很快地背出,使很多學(xué)者也感到驚奇和佩服,認(rèn)為他記憶力超群,是個不可多得的奇才。
還在讀小學(xué)的時候林濤便有文章和小詩在報刊上發(fā)表,不少成人都自嘆不如,當(dāng)時也有些人甚至持懷疑態(tài)度,認(rèn)為這些東西不是小林濤自己寫的。
林濤資質(zhì)聰明,意志堅強,勤奮刻苦,又加上良好的家庭條件,學(xué)習(xí)成績在班級一直是名列前茅,他的愿望是以后能考北大或者復(fù)旦的中文系或新聞系,成為一名作家或外交官。
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不久之后整個社會都亂套了,全上海已處于一片混沌之中。
二
在那里林濤認(rèn)識了同村的兩個好朋友,一個是金迪,另一個就是湯明。林濤比金迪大一歲,比湯明大兩歲,于是他們倆個稱林濤為大哥。
他們?nèi)擞袔讉€相同的地方,那就是讀書都非常認(rèn)真,書讀得也好;除了讀書之外都喜歡體育運動;都是肝膽相照,義薄云天的錚錚鐵漢。
有所不同的是林濤更擅長于文,遇事冷靜沉著,柔中帶剛;湯明則文武相兼,剛強果斷,思維縝密;金迪更精通于武,感情細(xì)膩,極重情義。
他們?nèi)说男愿裨谛r侯就已經(jīng)初見端倪,到了成年之后更是個性分明。金迪從小就有個武術(shù)師傅,他把從師傅那里學(xué)來的本事則毫無保留地教給兩個哥哥,而兩個哥哥也極有悟性,能把金迪轉(zhuǎn)傳的武功學(xué)一個八九不離十。
他們?nèi)齻€會一起背唐詩宋詞、他們背書的方法也非常奇特,背出一張紙就撕下一張,這個往往是林濤的速度最快,因為他有深厚的功底;他們也常常會在一起練武,如果是武術(shù)的話,當(dāng)然是金迪反應(yīng)最快,他的武功底子最扎實,如論臂力、膂力則湯明略勝,但要比石鎖、吊環(huán)、單杠等則好象又是林濤稍占上風(fēng),所以在體育競技上他們?nèi)齻€確實是難分伯仲。
他們自己用水泥澆了石鎖,杠鈴、啞鈴等體育器具,把鐵棒固定在兩棵樹之間當(dāng)單杠,做兩個鐵的圓圈再用皮繩栓在房子的橫梁上做成吊環(huán),每天繞著村子的小路跑步,在打谷場上打拳,他們?nèi)齻€早晚刻苦訓(xùn)練,練就了一副強壯的身體,雄健的體魄??粗麄儩M身栗子般地肌肉,敏捷的身手,村民們嘖嘖稱贊。
林濤在單杠、吊環(huán)上引體向上然后瞬間力量爆發(fā)雙手撐在單杠、吊環(huán)之上,一口氣能做四五十次。林濤的石鎖玩的更是轉(zhuǎn),他把石鎖掄向空中旋轉(zhuǎn),然后用手接住,幾十下不稀奇,更絕的是他能用肩膀,甚至用頭接住掄向背后空中然后掉下來的石鎖。湯明用單臂就能舉起一百六十斤重的杠鈴,用雙手則能舉起二百多斤的杠鈴,但是他身材修長,身手敏捷,根本不像那些又矮又胖的舉重運動員。他們也練擴胸器,六根彈簧的擴胸器,他們一口氣能拉上百下,而且是氣不喘,臉不紅。
他們會自制弓箭,那就是砍一根直徑約五、六厘米合適的柳樹枝條做成弓架,用牢固的麻繩或鉛絲做成弦,這樣一張土制的弓就制成了,然后砍一根細(xì)的竹子再套上用竹子做的削尖了的箭鏃,這樣就做成了箭。
他們也自制彈弓,這彈弓的制作就更為簡單,是找一個大小合適的樹丫杈或者是粗鐵絲做成的丫杈,再用兩根韌性很好的牛皮筋分別固定在丫杈的兩端,牛皮筋的另一端則用約兩平方厘米長方形的牛皮固定,在這牛皮上就可以安放小石頭,高級一點的可以按放小鐵丸做成的彈丸。
他們可以用這種自制的弓箭和彈弓,射殺距離不太遠的小飛禽走獸。這方面最擅長的是湯民,他用這種自制的武器射殺麻雀幾乎是到了百發(fā)百中的程度。
鄰近村子的青年們知道他們?nèi)齻€武藝高強,便時常會來討教,有些確實是來切磋武藝的,有些卻是來挑釁的。
有一次一個身高一米九十的大胖子帶了一幫人說要領(lǐng)教領(lǐng)教他們的摔跤技術(shù),話還沒有說完,就攔腰抱住了林濤,想把林濤抱起來摔倒,林濤豈能讓他得逞,馬上用右腿緊緊地勾住了他的左腿,讓他發(fā)不出力來,然后快速右腿著地,用右腳掌抵住胖子的左腳跟使其不能動,隨即林濤用自己的上身、右肩、右手猛推胖子的上身,胖子的身體馬上失重了,只聽得轟的一身,胖子已四肢朝天,摔倒在地了。
大家哈哈大笑,胖子感到好沒有面子要求再來,這次林濤一上去就先抱住了胖子的左腿,用右腳在外側(cè)抵住了胖子的右腳。然后迅速用右手和上身擠推胖子的右腳上部和上身,只聽到轟然一聲,胖子又已倒地。
胖子爬起來,二話沒有說朝林濤沖來,林濤乘勢微微下蹲,身體略左側(cè),胖子正好壓到林濤的身上,林濤左手拉住胖子的右手,自己的右手拉住胖子的后腰背,一個大背包,又把胖子摔在地下。
在大家的哄笑聲中,胖子帶著手下的人悻悻而去。有人對了表,這三個摔跤動作,林濤分別只用了10秒、8秒和7秒。不久之后,林濤、湯明、金迪能文能武遠近聞名。
附近思南鎮(zhèn)上有批練武之人,刻苦練武多年,聽到林濤他們的名頭,很是不以為然,于是就前來向林濤他們討教。
其中有一個四十歲左右的中年人,石鎖玩得特別棒。他能把四十斤重的石鎖掄向空中,然后硬生生地用肩,用腰,用腿,用頭去頂。石鎖撞擊身體的聲音砰然作響,實是駭人。這石鎖在他的手中,就像是海綿做的一樣柔軟聽話。
看得大家是心驚肉跳,都不由自主地從心里贊嘆他的膂力過人,勇氣過人。
在他表演的整個過程中,掌聲不息,歡呼聲不斷。林濤也不禁頻頻頷首表示贊許。
在表揚聲中,那中年人開始自大起來。他得意洋洋地對林濤他們說,你們的武術(shù)是花架子,中看不中用,我這個才是真本事。你們中誰能像我一樣,石鎖不離手,玩半小時以上,我便拜他為師。說玩之后,便哈哈大笑。
林濤看他自矜驕傲目中無人的態(tài)度,不由得感到好笑,便連連搖頭。那中年人看到了非常生氣,他惱怒地對林濤說:“小兄弟,你看不起我?”
林濤收起笑容,嚴(yán)肅地對那中年人說:“我絲毫也沒有瞧不起你的意思,到是十分欽佩你的武藝高強。但山外青山,樓外樓,強中還有強中手。我們可不能夜郎自大?!?/p>
那中年人聽了,更加生氣。硬是要林濤表演表演,否則就是看不起他。
林濤被他逼的沒有辦法,只好拿起了石鎖,進行了表演。林濤從來也沒有像中年人那般玩過石鎖。但林濤刻苦訓(xùn)練過石鎖,而且他熟諳兵法。他知道順勢、因勢、造勢、用勢的兵家之道,懂得以柔克剛的辨證關(guān)系。
石鎖自然是剛,血肉之軀自然是柔。柔是靈魂,是主宰,剛是物,是運用的對象,剛自然必須聽從柔,服從柔。石鎖在林濤手中,完全受林濤的指揮操縱。
林濤順應(yīng)石鎖的勢,也造勢順應(yīng)石鎖,決不用血肉之軀與石鎖硬碰硬地接觸。此時,林濤的人和石鎖已經(jīng)交融在了一起。林濤玩石鎖就如行云流水,就像春暖花開,自然流暢,比那中年人更是棋高一著。半個小時過去了,三刻鐘過去了,一個小時過去了,林濤才臉不紅,氣不喘地停了下來。
那中年人羞愧萬分,納頭便拜,口中叫著:“師傅?!?/p>
林濤大吃一驚,便要把那中年人攙扶起來:“你這樣,我豈能擔(dān)當(dāng)?shù)闷??!?/p>
那中年就是不肯起來,非要林濤答應(yīng)收他為徒弟,方肯起身。林濤無奈,只得答應(yīng)。于是當(dāng)?shù)鼐陀辛诵煾凳沾笸降艿拿婪Q。直到今天,還是作為美談流傳。
三年的初中生活很快就結(jié)束了,林濤留在當(dāng)?shù)禺?dāng)起了回鄉(xiāng)知識青年,過了一兩年湯明和金迪也初中畢業(yè)和林濤一起成為了生產(chǎn)隊的隊員,三個人在一起生活、勞動雖然非常艱苦,倒也其樂融融。
農(nóng)村勞動對于從小生長在農(nóng)村的湯明和金迪來說,還可以應(yīng)付,但對小時候生長在市區(qū)的林濤來說就不那么簡單了,他必須適應(yīng)這種艱苦的勞動環(huán)境。林濤所在的市郊生產(chǎn)大隊,以種植蔬菜為主,它不像以種植糧食作物為主的地區(qū),農(nóng)忙時也就是播種和收割的時候,農(nóng)民特別忙而在平時則比較清閑,它是一年四季都比較忙,它的忙是非常持續(xù)的。這樣的農(nóng)民,我們稱之為菜農(nóng)。
林濤就這樣做了幾年的菜農(nóng),其中的甜酸苦辣,他的記憶是非常深刻的。
在一個深秋的早晨,生產(chǎn)隊要完成一項緊急任務(wù)就是要摘一批刀豆和蕃茄到蔬菜運輸場去,然后盡快運到市區(qū)去。當(dāng)天清晨,天下著瓢潑大雨,陣陣寒意侵透人心,人們在冷風(fēng)暴雨中不禁打著深深的寒顫,哆嗦地采摘著刀豆和蕃茄。
林濤的任務(wù)是采摘刀豆,他籃子里的刀豆在逐漸增加,籃子的分量也在逐漸加重。他感覺到那采摘刀豆的手指在不停地顫抖,那細(xì)細(xì)的刀豆的藤蔓似乎也變得無比的堅硬,需要他花很大的力氣才能把刀豆從藤蔓上分離出來,刀豆的藤蔓攀附在藤架上,較高處的刀豆,盡管他是一米八的個頭也須踮起腳,伸直手才能夠采摘到。
雨水,順著他的手指、手臂流進了袖管,汗水摻和著雨水從面頰直往下流,穿過衣領(lǐng)流向胸口,逐漸濕透了全身。外面的冷風(fēng)暴雨無情地抽打著身上的雨披,雨披里面的汗水和雨水則肆意地在身上施虐,赤裸的雙腳首當(dāng)其沖地遭受著風(fēng)雨的凌辱,畦壟之間的低洼處,到處是水,泥濘處雙腳難以邁步,溜滑處一不小心人就會摔倒。
林濤便有兩次這樣的不幸遭遇,心里懊惱得不得了。人一摔倒,手中的籃子也往往傾覆,籃子里面的刀豆便灑得滿地都是,于是必須彎腰把刀豆一根一根地和著泥水撿起來,心里就別提有多少的窩囊了。
風(fēng)更大,雨更猛,林濤哆嗦得更厲害了。繼而他感到全身發(fā)冷,渾身發(fā)抖,他感覺到自己可能生病了,但他堅持著,他感到自己是個年輕力壯的小伙子,他必須堅守自己的崗位,決不能臨陣退卻。但不久他感到自己又全身發(fā)熱,熱得眼冒金星,一點力氣也沒有了。他不停地摘著摘著,突然一頭栽倒在地,不省人事。他被社員們七手八腳地抬回了家。
林濤發(fā)高燒了,熱度到四十度,他打針,吊鹽水,吃藥,整整四天才逐漸恢復(fù)過來。這對林濤來說,是人生道路上的磨難之一。
菜農(nóng)很重要的一項任務(wù),便是要給蔬菜澆水施肥。
而當(dāng)時澆水施肥的工具便是兩個大桶,一根扁擔(dān)。這兩個大桶,菜農(nóng)們稱之為糞桶,它們可以各裝水或糞一百來斤,兩個桶可裝兩百斤左右。
菜農(nóng)們一般來說每天要從早上七點到中午十一點,下午一點到晚上五點半,有時下午可以休息半個小時,農(nóng)忙時,時間則自然會延長,挑著兩百斤左右的糞桶給蔬菜澆水、施肥。這是一項勞動強度很高的農(nóng)活,非強勞動力不能勝任此項農(nóng)活。
林濤自小就好強,他自然選擇了這基本上屬男勞力干的莊稼活,因為他感到自己也是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,理所當(dāng)然應(yīng)該干這樣的重活。
剛開始挑糞桶的時候,林濤根本不會挑,走一步搖三搖,吃足了苦頭,糞桶里的糞水上下晃動,有時甚至濺到了自己的身上,臭不可聞。經(jīng)過了一段時間的磨難之后,林濤的腳步和挑的糞桶及糞桶里的糞水共振和諧平衡一致了,走一步再也不會搖三搖了,而且腳步還在不斷地加快。
但新的問題又出現(xiàn)了,林濤的肩壓腫了,人們一般習(xí)慣于用右肩挑糞桶,而林濤則喜歡用左肩來挑擔(dān),然左肩挑時間長了,痛得受不了,只能再換右肩挑,右肩痛得受不了了,只能再換左肩,這樣左右肩互換,才能相對減少肩的壓力,增強人的耐力和體力,提高工作的效率。
挑重?fù)?dān)時,左右肩的互換也有講究和技巧,剛開始時,林濤只能停下?lián)觼頁Q肩,后來他能在行進中自如地左右換肩,并能保持擔(dān)子的平穩(wěn)和步伐的勻速。漸漸地在整個生產(chǎn)隊里,沒有人能比得上林濤挑擔(dān)子時的速度和重量了。
再后來,林濤能不用舀水的長勺把糞水舀到糞桶里,他能直接把糞桶放進大糞池或江河湖泊之中,用雙手直接提起,然后挑起擔(dān)子疾步如飛,引得了村民們的交口稱贊。
有時到河邊去挑水澆蔬菜,雙腳要踏進淺水灘,林濤和老村民一樣腳穿草鞋,草鞋和腳掌磨擦,剛開始時腳上鮮血直流,一直到腳掌磨出了老繭,才能行走自如。再到后來林濤和有些老農(nóng)一樣,干脆赤了雙腳,挑著擔(dān)子在泥濘的羊腸小路上,在布滿碎石的小道上行走自如。
每當(dāng)夕陽西下,一排十幾個菜農(nóng)挑著擔(dān)子,行走在鄉(xiāng)間的田埂上,嘴里喊著勞動的號子,夕陽把他們的身影拉得長長的,太陽的余輝給大地,給田間耕作的人們,給所有的農(nóng)作物抹上了一片金色。這真是一幅壯觀的菜農(nóng)勞作圖。
最為辛苦的當(dāng)為春末夏初的播種季節(jié)。
農(nóng)民們首先要在秧田里拔秧,在水中拔秧可不是一件輕松的活。春寒料峭,水中的寒意襲人,拔了一會兒秧,人就渾身發(fā)冷,直打哆嗦。
最可怕的是水中還有一種吸血的動物叫螞蝗,它們時不時會鉆進你浸水部分的肌膚,狠狠地吸取你的鮮血。
林濤剛開始時不知道怎么對付這種吸血的小動物,有一次有三條螞蝗趴在林濤的腿上拼命地吮他的血,林濤不知怎么把他們從腿上弄下來,死勁地想把他們從自己的腿上拉下來,但再用勁拉也無濟于事。
有一位老農(nóng)告訴他:“小林,你不能拉,你越拉它越是往你肉里鉆,你只能用勁往它身上拍,它就會自己掉下來。實在不行,往它身上撒點鹽,它就會化成一灘血水。”林濤狠命地拍了三下,那三條螞蝗果然從它的腿上落了下來,林濤之難遂解。
秧拔好之后,需把稻秧扎成一小把一小把地把他們?nèi)拥剿锢?,然后再插秧。這是一項高強度高技術(shù)的農(nóng)活,很能體現(xiàn)出一個人的體能,靈活性和身體各部分的協(xié)調(diào)能力。
開始,林濤的插秧速度遠遠不及熟練的老農(nóng),幾個來回之后,林濤馬上就掌握了插秧的技巧,速度大大加快,繼而無人能與之匹敵。
般人插秧是左手拿一扎秧,右手從左手處分出五六根秧來成為一小棵插入水田里,左腳左邊插兩棵,兩腳之間插兩棵,右腳右邊插兩棵,一個人插一行一般為六棵,右手插好再從左手里拿秧再用右手插,如此循環(huán)往復(fù),從田頭插到田尾。插秧時一般中途不能離開,須一氣呵成,否則平整的水田會到處是高高低低的腳印,影響到插秧的質(zhì)量。
林濤插秧方法與眾不同,他是右手在插秧的同時,左手在分秧,右手剛插好左手就把分好的秧送到了右手手中。另外,一般人插秧是從左邊開始,插好一行秧之后再從左邊開始插第二行,依次類推插第三、第四行等,而林濤的插秧方式則不一樣,他是從左邊開始插第一行,但是他從右邊開始插第二行,再從左邊開始插第三行,這樣循環(huán)往復(fù),減少了每一行的換行的時間。
林濤就用這兩種插秧的小改革,使插秧的速度提高了將近一倍,提高了插秧的效率,得到了大家的贊賞。
艱苦的農(nóng)村勞動強健了林濤的體魄,增強了林濤戰(zhàn)勝困難的意志和毅力,培養(yǎng)了團隊協(xié)作的精神和一顆仁愛之心。
在幾年的農(nóng)村勞動期間,林濤他們幾個并沒有放松了文化學(xué)習(xí),書本知識的學(xué)習(xí),他們?nèi)琊囁瓶实剡M行著再學(xué)習(xí),這為他們進一步的深造打下了良好的扎實的文化基礎(chǔ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