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上點眾小說APP
體驗流暢閱讀
第14章
“也罷,他躲開挺好,咱們父子二人操作此事足矣?!?/p>
“兒臣明白了?!?/p>
朱標這才想起,李善長在此事中微妙的關(guān)系,了然的點了點頭:“那兒臣立刻去準備,明早的朝會上,就開始推行此事?!?/p>
......
明朝的朝會對官員而言,堪稱一種折磨。
不管寒暑,清晨三點就得出發(fā)入宮。
若是住的稍遠,起床時間就更早了。
更沒人性的是,每日都有朝會!
在以往的朝代,基本都是五天一上朝,如果碰到一個懶皇帝,就是一個月不上朝也不算稀奇。
算他們倒霉,碰到朱元璋這個勞模代表,朱元璋本人倒是絲毫不覺得累。
朝會上。
朱元璋端坐在龍椅上,朱標則是站在一旁。
群臣高呼萬歲后,便開始按照流程,匯報起朝野上下的事件。
“陛下,微臣有一事稟奏?!?/p>
這時,位列群臣之首的一人走出。
正是丞相胡惟庸!
此刻的胡惟庸雖然一臉恭敬,但他一出列,所有大臣們都不敢和他爭奪率先稟奏的資格。
因為如今的胡惟庸,威望屬實太高了。
丞相有二,一左一右,向來以左為尊。
這么多年,胡惟庸作為左丞相,權(quán)柄通天,他在群臣心中的地位,已經(jīng)位列頂尖了。
朝堂上下,多半都和他有所牽扯。
每日朝會,他也是當仁不讓率先稟奏的。
但是這次,朱元璋卻意味深長的看了他一眼,旋即說道:“今日別的事先放一放,咱想和大伙說件事情?!?/p>
雖然現(xiàn)在是朝會時間,但朱元璋還是習慣用平時的口語,沒那么正式。
“是陛下。”
胡惟庸一怔,但是也沒有多言,恭謹?shù)耐肆嘶厝ァ?/p>
其他大臣也都靜悄悄的。
眾人都習慣了......
這位陛下屬實是精力旺盛,壓根不用等人稟報,朝野中的大事,他心里基本都有數(shù),自己心中早早就想好了決策。
今日也是如此吧......
但是這回......
朱元璋卻輕笑道:“其實,此事也很簡單,就是有關(guān)丞相一職。咱覺得,這個職位其實有點多余,不如廢除掉,各位覺得呢?”
......
此話一出,全場的官員都大吃一驚。
什么?
廢除丞相一職?
這對于群臣而言,相當于丟下枚核武器?。?/p>
接著就是一片死寂,沒有一個人敢出聲,只是默契的把視線,全部看向了站在群臣之首的——胡惟庸!
眾人都知道,胡惟庸現(xiàn)在權(quán)勢滔天,跋扈不已,只是從未有人敢提及。
但今天一看,難道是皇帝對胡惟庸,忍無可忍了嗎?
此刻的胡惟庸,同樣一臉驚愕,呆呆的看向朱元璋。
心里瞬間掀起了洶濤駭浪。
他萬萬沒想到,今日的第一件事,居然是沖自己來的。
廢除丞相?
那不相當于......廢除我自己嗎?
不是,好端端的,槍口怎么會瞄在我身上?
丞相可是百官之首,牽一發(fā)動全身,而且事關(guān)朝堂大局,哪有皇帝敢隨便廢除丞相的?
何況事先一點苗頭都沒有。
這是在拿自己立威?
當下,胡思維毫不猶豫的跪倒在地,恭聲道:“陛下,是微臣有罪,懇求陛下治罪!”
不管事出何因,身為丞相,皇帝現(xiàn)在說廢除自己,自己都一定得有所表態(tài)的。
不管是真是假,態(tài)度都得擺明。
這是最基本的官場規(guī)矩。
此刻胡惟庸的腦子亂成一團。
他不明白,朱元璋為何會突然發(fā)作,但他預感極其不妙!
胡惟庸將頭深埋在地,心里卻閃爍著無數(shù)個念頭。
難道有人向朱元璋進言了?
徐達?李善長?
還是自己安排族親入仕的事情,被皇帝知道了?
不管是哪一樣,都只能以后再說。
丞相之職這么重要,朱元璋一定不會突然廢除自己。
這次,也許是敲打警告罷了。
只要自己表現(xiàn)的足夠恭謹惶恐,那朱元璋一定會順坡下驢,敲打幾句后收回成命......
至于是哪里出了問題,自己可以回去后細細盤查。
不光是胡惟庸這么想,場上的群臣,在短暫的愣神后,也都彼此對視一眼,眼中透出同一個含義。
皇帝,應該只是敲打警告罷了。
朱元璋是在表明態(tài)度。
胡惟庸已經(jīng)快到他忍耐的極限了,最好有所收斂,至于驟然廢除,應該沒那么大膽。
看著這些大臣的表情,朱標心底發(fā)笑。
他掃視一圈,就能猜到這些大臣們的想法。
他們還覺得,朱元璋是在敲山震虎。
殊不知,這次是要動真格的了。
甚至連他們之中的大部分人,日后在朝堂上,恐怕也見不到了。
這時,朱標走了出來,語氣淡漠道:“大家肅靜!”
群臣這才站直了身子,只是每一雙眼睛,都在朱元璋和胡惟庸之間徘徊。
“陛下,微臣自知在丞相一職上,多有不足,已經(jīng)擔當不起丞相一職,懇請陛下恩準微臣,告老還鄉(xiāng)......”
這番說辭是老演員了。
按套路走的話,隨后就是三辭三別。
胡惟庸已經(jīng)打算開演了。
沒想到......
朱元璋卻輕笑道:“多有不足?好啊,那你講講,都有什么不足之處?”
“額,這......”
胡惟庸錯愕。
這是什么路數(shù),劇本里沒這句臺詞?。?/p>
你不應該安撫挽留自己,我再請辭,拉扯三次才對嗎?
怎么還問我究竟有什么不足之處?
那不是讓我扇自己耳光嗎?
你不講武德?。?/p>
但是皇帝發(fā)問,即便是丞相,也得恭謹回答。
當下,胡惟庸憋的老臉漲紅,一字一句的艱難說道:“微臣......當初在處置陳友諒等余孽時,因為微臣御下不嚴,致使屬下行事多有不妥的地方......”
此時的胡惟庸就像百爪撓心,難受不已。
自己挑自己的不足,也太煎熬了。
說的過了,容易作繭自縛,說的輕了,又顯得非常敷衍。
想了許久,他才說出一個不大不小的過錯。
首先余孽是必定會鏟除的,而且如今都建國十余年了,那些人早就不足為患。
不過這些都是其次,最主要的是,讓朱元璋順梯而下啊。
此刻胡惟庸已經(jīng)大概明白了,朱元璋這是對自己最近的行為有所不滿。
所以才會在朝堂上對自己發(fā)難,當著一眾官員,打壓下自己的氣焰。